立项公示

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走深走心

作者:杨建坡、康旋子(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构建学分互认机制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更是智慧教育时代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教育部积极推动高校间学分互认,推动高校健全学分互认机制。一是鼓励高校建立校际联盟,推进学分互认。2016年教育部印发《关于推进高等教育学分认定和转换工作的意见》,鼓励高校建立与学分制改革和弹性学习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加强校际学分互认与转化实践,完善学分标准体系。二是拓展渠道,推进线上学分互认。2020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高校引导学生选修线上优质课程,制定在线课程学习学分互认与转化政策,保障学生学业稳定。三是创造条件,扩大学生选择学分空间。推动高校围绕学分互认逐步完善学分制,推进制定科学合理的学分互认制度和标准,扩大学生学习自主权选择权,为学生选择学分创造条件。

  学分互认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正迈入新阶段,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学生追求个性化发展的愿望也日益强烈。这使得高校不仅需要跨越地域限制,打破壁垒,还需要实现资源共享,以满足多元化的需求。在这个背景下,学分互认机制的建设变得尤为重要。

  国家支持方面,在数字化时代,教育资源数字化和共享是学分互认机制构建的基础。2007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采取各种措施,通过推进学分制逐步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机制的稳定化和常规化,这一举措旨在促进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选择,同时也有助于优化教学资源,提高教育质量。近年来,在教育部的积极推动下,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高质量教育资源在全国高校之间共享,各大高校深入开展学分互认机制改革,这为学分互认机制提供了数字化支撑。同时,中国高校开设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其中包括“中国大学慕课”和“学堂在线”等平台。这些在线教育资源的共享进一步促进了学分互认机制的发展。

  理论研究方面,学者们对国内外高校学分互认机制进行研究后,提出了不同的学分互认模式,包括自授学分、联盟学分、合作学分和学分认证等,研究还包括对在线教育和学分认定的探讨。这些研究为学分互认机制的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路径实施方面,第一,建立学分互认系统。学分互认机制的成功依赖于学分的质量,不同高校之间的教育质量存在差异,可能影响学分互认的公平性。高校通过建立学分互认框架、构建学分互认机制、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明确学分互认的原则、标准和程序,对学分进行统一标准管理,确保学分互认的公平和准确性。第二,构建数字化学分认证平台。高校通过建立跨学校、跨地区、跨领域的数字化学分认证平台,利用网络将信息集中处理,以确保学分的准确记录和传递,实现学分的无缝转移和认证。第三,建立高校学分互认合作联盟。学分互认机制需要高校之间的合作和协调。高校通过签署合作协议、共建共享课程、互选课程等方式提供教材资源和教学工具,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使教育资源真正达到共享、学分真正做到互认、学生真正得到发展。

  学分互认机制创新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改革方向

  学分互认机制的建设推动了我国智慧教育进一步发展,为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通过跨区域合作和资源共享,高校将在未来提高核心竞争力,学生也将拥有更多选择权。这一机制有助于提高高校教育质量,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促进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学分互认机制的构建不仅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为了促进学分互认机制的成功实施,各高校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要密切合作,共同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定。同时,高校应积极探索合作模式,充分利用各自的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选择,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

  学分互认机制的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随着不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学分互认机制将不断完善,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有力支持。

  河南高校探索学分互认机制的新步伐

  高等教育领域改革创新取得了一系列新的实践研究突破,为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打下了坚实基础。特别是随着全国高校跨校选修、学分互认机制实践的不断深入开展,学生拥有了更多元的学习机会,在着力培养综合型高素质人才的同时,也不断推动高等教育领域的改革与发展。河南省通过政府大力推进,高校积极探索,有关部门大力支持,部分高校依据区域优势、专业课程优势、师资结构优势等不断创新机制,探索走出了一条学生喜爱的学分互认模式。

  2016年《河南省教育综合改革方案》提出要建立资源开放共享机制,逐步推动普通高校之间学分互认。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把“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作为重大战略,为全省高等教育大发展拉开了大幕,也为学分制综合改革提供重大政治契机,为河南省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学分互认机制创新提供实践要求。

  为充分发挥区域各高校在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势特色,促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开放共享,2019年以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牵头与郑州龙子湖区域六所高校签署了课程互选与学分互认合作框架协议,在河南省率先实行校际课程互选与学分互认。所谓“1+X”学分互认机制,是在总结现有六校联盟学分互认经验做法基础上,以优化区域高校联盟学分互认机制为依托,以拓展跨区域高校学分互认为重点,以健全在线课程学分认定、国际合作办学学分认定制度为保障,推动健全以课程规划机制、选课机制和学分评定机制为重点的学分质量监督机制、网络服务机制和后勤保障机制等综合工作机制。进而,围绕1个高校联盟,构建一套跨区域学分互认、在线学分认定等多种学分互认的“1+X”学分互认综合机制。让学生在完成本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可以自主选择跨学科或跨院校的课程,形成学分池,助力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提升一定范围互相认可度,为未来就业和继续深造提供更多选择。

  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地方高校构建“1+X”学分互认机制实践研究》负责人表示,高校积极深入落实国家关于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相关要求,深入开展“1+X”学分互认机制的实践研究,通过创新学分互认机制、教学管理制度、人才培养模式,创建信息服务平台和课程资源库区等方式,深化学分制整体改革,扩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权,满足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需要;激发校际合作内生动力,实现校际间资源共享,建立更加灵活的学分管理体系,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和学校人才培养评价质量。截至目前,这一机制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为牵头单位的六校校际互选课程数累计达164门次,跨校选课人数累计达14772人,围绕该机制取得1项国家级教育改革奖项、12项省级奖项和若干次厅级奖项,发表研究论文10余篇。校际联盟和学分互认机制实践深入开展并取得显著成效。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依托现有学分互认实践成果,获批2021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重点项目立项,大力推动“1+X”学分互认机制的实践研究走向深入、走向实处,项目将不断深入研究新时代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措施和方法,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课程和教材体系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构建质量保障体系,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切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的优秀人才打下坚实基础,为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注入更多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