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李保国老师2007年至2013年共同主持了国家科技支撑课题“耗水型果树减蒸降耗及种植管理节水技术集成与示范”,2015年共同承担了现代农业科技奖励性后补助项目“苹果、梨‘时位量’三位一体节水灌溉关键技术”,在这些项目的执行过程中,取得了“果园‘四适三减’高效用水关键技术与标准化示范”成果,出版了《果园节水灌溉理论与实践》等专著,并在省科技厅山区办公室的领导下一起组建了河北省苹果产业技术创新联盟。2016年4月9日是我一生最难忘的一天,我陪李老师度过了他最后一个工作日(这天是星期六)。9日他验收完三个项目已经中午12点多了,简单用餐后13点30分准时赶到了我这里进行的果园高效用水研讨会上,共同总结前期的成果,商讨下一步的工作计划,16点30分会议结束后自己开车返回保定,说还有课……在我的印象中,李老师天天这样忙,没有节假日,不是指导学生田间试验、就是到果园进行技术培训、指导果农生产,或帮助他们进行园区规划等。和李老师工作的这10年里,在他做人做事方面,我的感受是:一是工作作风要务实。李老师在山区开发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前南峪生态农业、富岗苹果、绿岭核桃等,每个区域的开发,李老师都深入基地、广泛调研、周密规划、认真组织落实,充分体现了一个科技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二是科研选题要超前。李老师在苹果、核桃生产技术的创新引领了河北省苹果和核桃产业的发展,而刚刚起步的红树莓产业开发在河北省是首创。三是科研态度要严谨。他对科研项目实施及对学生的要求都非常严格。李老师团队承担的研究任务较多,每一项他都认真对待。在指导学生试验设计、田间试验操作、论文写作等方面可以用“苛刻”来形容,我们研究室2003年后新增了2名同事——秦立者和杨素苗,都是李老师的学生,他们工作积极努力、认真细致,已成为研究室的骨干。记得有一次杨素苗请他帮忙修改论文,李老师认为文章中有不满意的地方,还不够认真,当即批评“干工作这么不认真,我收回你的‘博士证’”。四是为人做事要亲和。李老师对同行、同事、农民、学生的亲和力都很强,没有架子,人们都愿意和他接触,对同行、同事他非常尊重,而又能对工作提出合理的建议;对农民不仅耐心指导技术,还常常唠唠家常,关心农民的生活;对学生正像绿岭果业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陈利英在报告会上所说的“严师慈父”。李老师的离世,是党和人民事业的损失。我们失去了一个非常好的合作伙伴。他虽然走了,但他的精神与太行山同在,将鼓舞我们更好地完成课题。他是科技工作者的楷模,是一座矗立在太行山上的丰碑。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学习李保国老师“严谨求真的科研态度,务实创新的科研作风、产业富民的责任担当”,做好本职工作,为我省农民致富和果品产业升级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