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立心、树人树情
绵阳市安州区界牌镇小学张蕾
不知不觉中,自己已然在教师岗位中奋斗了些许年。
时光如梭。回想起自己少时,也曾是莘莘学子中的一人,就那样坐在教室里,双眼紧盯三尺讲台上教师挥舞的教鞭,生怕错过一个知识点。每每破解了一道难题时,那份难掩的喜悦便跃上眉梢;一旦遭遇了学习的瓶颈,紧蹙的双眉下是即将溢出的泪水。
求学之路是辛苦的,可一步步走到今日,我也成为了学生眼中的师者,从事着“阳光 下最光辉的职业”。就这样,站在学生面前 的三尺讲台,挥舞着那动人心魄的教鞭,指 引着他们求学之路的前进方向,刹那间,过 往和今日似乎已严丝合缝的重叠。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在我心里,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必须坚持“立 德树人”这一根本教育理念。在我看来,立 德,立的是心,一颗赤城的育人之心;树人, 树的是情,一片真挚的授业真情。
一、“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 教育的根本问题和永恒主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秉承这一教育宗旨,全国各地大中小院校都愈加重视德育建设。
2016 年“六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台州市椒江区 12 名小朋友回信,使全区各级 深受鼓舞,无比振奋。椒江区中小学迅速掀 起学习热潮,广泛开展“垦荒精神代代传” 和争做“三爱三有”青少年系列活动,开展 “寻访椒江红色足迹”活动,走访大陈岛, 寻访垦荒后代,分批赴爱国主义基地实地参 观,与 12 名写信小朋友座谈,与老垦荒队员 对话,举办垦荒主题班队会、讲垦荒故事等, 把红色传统、红色记忆、红色基因牢牢植入 青少年的心灵。这样的德育教育,不仅是弘 扬了主旋律,更能够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教育,激发和培育了青少年的民族 精神和时代精神。
无独有偶,为了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探索校园德育工作的新路径,2009年起,金华市武义县教育局大力开展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宗旨、以“新集体主义精神”为指导原则、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以“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为主要载体的优秀班集体建设实践研究工作。为了贯彻落实德育工作建设,武义县教育局还主持认真编制了《武义县区域推进优秀班集体建设工作指导意见》,修订了《武义县优秀班集体建设工作考核实施细则》等指导性文件,使得德育工作抓到深处,落到实处,奖惩有据,绝非口头上说说的敷衍了事。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古有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今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了培养更多品学兼优的学子,为了教育更多才德兼备的栋梁之才,我认为德育不仅需要国家和政府重视,更需要师生的大力配合和自我提升。
二、拥有立德之心,方能点燃燎原之火
曾经看到这样一篇短文:自2012 年起,杭州市某小学倡导以“天人合一,人事相趣”为宗旨的“新劳动教育”理念,对传统的劳动教育进行全方位创新,让学生在劳动中回归自然、亲近土地,促进孩子的生命成长。
这样的安排想必是十分新奇的,好奇心引导我继续阅读。原来,这所小学直接将“新劳动教育”特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努力探索并完善了“新劳动教育”理论体系和课程架构。在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调整和合并的基础上,开发了“新劳动教育”特色课程群。即,每周安排2 个课时,每学期举办一次“新劳动教育”主题周,通过“开心农场”“生活整理”和“亲子合作”三大途径来实施操作。通过几年实践,学校教育实现了从课堂育人到开放育人,从书本育人到生活育人,从知识育人到实践育人,取得了丰硕成果。而这个活动的主题,则是“正心立德,劳动树人”!
这是多么有趣而感人的劳动课程,这是多么生动而扎实的体验教育。确实,多年的学海沉浮已经让我们的孩子远离自然、远离土地,甚至闻不出泥土的芳香,唱不出雨水的甘甜。而单一的书本教育必然是存在着不足,学习和背诵再多的真理,也越不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准则。
如今,我们的孩子们太缺乏实践了,尤其是缺这一堂亲力亲为的劳动课。而杭州市的这所小学,不仅有爱孩子的领导,还有支持孩子的老师和配合孩子的家长,三位一体,方使得每周的两节劳动课能够得以持续下去。我相信,这样的课程不仅丰富了孩子的生活体验,更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获得了劳动的能力。这样的立德教育,是切实有效的,是可持续的,是能够点燃每个孩子心中爱生活、爱劳动的小火苗,让每个孩子都能明白“勤劳致富”的道理。
三、付出树人之情,方能铸就民族之魂
浙江省某重点小学,始终坚持将立德树人视为首要工作来抓,建立了极具学校和区域特色的激励型德育模式,在德育实施过程中,紧密结合学校文化因素,以激励学生自信心为基本目标,以学生九大核心素养为基本依据和推进内容,发挥学生、教师、家庭、社会四种因素的作用。
从2013 年9 月开始,该小学就着力推进激励型校园文化建设,逐渐形成了“大主体、大对象、大空间、大内涵”的德育教育理念,在此理念指导下,形成了“三位一体联动、四维空间并进”的德育基本策略。学校借助“互联网+”平台,建立德育微课体系;利用墙体、橱窗平台,彰显文化育人功能;搭建家校合作平台,真正形成育人合力;完善德育活动体系,进一步实现德育目的。
该小学的“立德树人”之举,直接体现在搭建多样平台,从而构建激励性文化。小学阶段的德育培养是塑造孩子高尚品德的最佳时期,也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黄金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学校牵头、班级互助、生生合作,能够形成优质搞笑的德育活动体系,在学生最美好的童年,为其铸就“有德”“有才”“有爱”的思想品格,使得孩子们能够在小学阶段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培养良好的品德,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德才兼备的国之栋梁。
立德树人,立的是品德、德行,树的是人品、人格。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作为人民教师,我们不仅要以身作则,更要时时事事将“德”与“行”牢记于心,实现自我不断完善,帮助学生不断提高,用教师的爱温暖每一颗心灵,用师道的魅力照亮孩子们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