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总括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绵阳市安州区泸州老窖永盛小学廖其英

摘要:科学研究离不开创造性思维,否则就不能发现那些新的、人类尚不了解的规律。而在学习过程中适当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使学生创造性地解决学习中遇到的新问题,深刻、高水平地掌握新知识(1)。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创设思维情境,诱发学生的创造欲2、培养学生学会发散思维3、培养学生学会逆向思维4、创造性作业的布置。

关键词:数学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

所谓创造性的思维,是运用创造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是在已有只是经验的基础上找出新关系,寻求新答案的思维过程(1)。新的课程改革提倡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数学课程标准》在数学课程总目标中提出“让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且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因此,在课改中,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提倡创造性思维教学,激发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流畅、变通、独创、精进的能力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一、创设思维情境,诱发学生的创造欲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和发展,知识的获得,智能的提高,都离不开一定的数学情境。所以精心设计教学情景,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

创设一些开放性的新情境问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与灵活性,学生对所得结果进行审查与判断,又使自己思维的逻辑性得到锻炼(1)。

二、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学会发散思维,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具有流畅性、通变性和独特性三个特征(1)。现在我将通过这三个特征,来论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一) 流畅性

流畅性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提出的答案数量(1)。例如,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12-9等于几,通过讨论得出有以下几种算法:1、因为3+9=12,所以12-9=3; 2、把12分成10和2, 10-9=13 1+2=3; 3、因为12 -3=9,所以12-9=3;4、把12分成10和2,9 -2=710-7=3; 5、通过摆12根小棒,然后拿走9根小棒,还剩3根小棒,这样就可以得出12-9=3。学生边说自己的想法,老师一一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通过对比,选出最简便的一种。像这样学生通过一题多解,可以从多角度、多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开拓思路,使不同的知识得以综合运用,并能从多种解法的对比中优选最佳,增强思维的发散性。

(二) 变通性

变通性是指能从不同的角度变换答案的灵活性(1)。其实,变通性就是把一道习题通过变换数学信息、加工数学信息,改变数学问题,使之变为更有创意的习题,从而应用更多的知识解决问题。

1、变换数学信息。在教学行程问题的

应用题时,有这样一道题“甲乙二人,同时从同一千米,乙每小时走9千米。 问经过7小时后,甲乙相距多少千米?”学生很容易得出(12 -9)地点同向而行,甲每小时走12X7-21 (千米)的正确答案。为了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我将“同向而行”变换为“相背而行”。改过之后学生需要理解“同向而行”和“相背而行”的含义,同向而行是两人朝同一方向走; 相背而行是两个人面对面的走。通过这样理解,可以明显的分辨出这两道题的速度求法不一样。同向而行需要求出速度的差,而相背而行需要求出速度之和,求出速度之和后,再与两人经过的时间相乘,就可以得出两人间的距离,即二人速度和X时间=二人间的距离,算式是: (12 + 9)X7= 147 (千米)。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对行程问题中的“同向而行”和“相背而行”就会理解的很清楚了。

2、加工数学信息、改变数学问题。如在上述的习题中增加一个信息,“ 某路段长180千米”并把所求问题改为“甲比乙早到几小时?”这样以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根据题意,先算甲的时间,再算乙的时间,最后算甲乙的时间差,即180+9- 180+12。 通过变换数学信息、加工数学信息,改变数学问题的训练,既扩大了练习题的覆盖面,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从而使学生举一反三。

三、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会逆向思维,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逆向思维又叫反向思维,即“反过来想一想”。我们在想问题时,通常习惯于正向“顺推”,而往往忽视了事物之间常常互为因果的, .具有双向性和可逆性的特点(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创造性作业的布置

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不仅能在课堂中进行训练,也可以将他运用到学生的作业中。数学创造性思维作业的最大特色,是允许没有固定的答案,具有一定的研究性,他有极大的思维的空间,使聪明的孩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更高的思维训练。

(一)学会提问

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不仅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而且在作业中也设计类似的题。

(二)学会研究

要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创造性不仅要教给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还要设置有趣的数学问题进行讨论,例如:桃36个,李42个,杏168个,三种搭配等分给某组学生,恰好分尽。问学生做最多有几人?每人得几个桃?李几个?杏几个?这个问题既能够开动学生的思维,又会使学生动手实践,同时也能把这一实际问题的思考转化为求36、42、168的最大公约数。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是--朝一夕就可以取得显著效果的,它是一个系统过程。在以上4方面实施创造性的教学,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就会有--定的提高。